
茯苓(Poria cocos)
产地 主产于安徽、 云南和湖北。河南、贵州、 四川等省亦产。 采收加工 多于7~9月采挖,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“发汗”后,摊开晾至表面干燥,再“发汗”,反复数次至现皱纹、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,阴干,称为“茯苓个”;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,阴干,分别称为“茯苓块”和“茯苓片”。 性状鉴别 茯苓个 呈类球形、椭圆形、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,大小不一。外皮薄而粗糙,棕褐色至黑褐色,有明显的皱缩纹理。体重,质坚实,断面颗粒性,有的具裂隙,外层淡棕色,内部白色,少数淡红色,有的中间抱有松根。气微,味淡,嚼之粘牙。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,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,大小不一。白色、淡红色或淡棕色。 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,呈不规则厚片,厚薄不一。白色、淡红色或淡棕色。 饮片 白茯苓 为不规则形的片块,长1-2cm;表面白色至类白色,略粗糙或平坦。质坚硬。气微,味淡。 赤茯苓 形同白获苓。表面淡棕红色至棕褐色。 茯神 为类方形的片块,边长4-5cm,厚0.5-0.7cm。表面白色至类臼色,较平坦,中间或一侧有类圆形松根木。质硬,折断面较粗糙。 性味归经 甘、淡,平。归脾、心、肾经。
所属分类:
原料药材产品目录
关键词:
医药,食品,饮料和膳食补充剂、兽用植物添加剂
在线咨询
产品描述
产地
主产于安徽、 云南和湖北。河南、贵州、 四川等省亦产。
采收加工
多于7~9月采挖,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“发汗”后,摊开晾至表面干燥,再“发汗”,反复数次至现皱纹、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,阴干,称为“茯苓个”;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,阴干,分别称为“茯苓块”和“茯苓片”。
性状鉴别
茯苓个
呈类球形、椭圆形、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,大小不一。外皮薄而粗糙,棕褐色至黑褐色,有明显的皱缩纹理。体重,质坚实,断面颗粒性,有的具裂隙,外层淡棕色,内部白色,少数淡红色,有的中间抱有松根。气微,味淡,嚼之粘牙。
茯苓块
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,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,大小不一。白色、淡红色或淡棕色。
茯苓片
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,呈不规则厚片,厚薄不一。白色、淡红色或淡棕色。
饮片 白茯苓
为不规则形的片块,长1-2cm;表面白色至类白色,略粗糙或平坦。质坚硬。气微,味淡。
赤茯苓
形同白获苓。表面淡棕红色至棕褐色。
茯神
为类方形的片块,边长4-5cm,厚0.5-0.7cm。表面白色至类臼色,较平坦,中间或一侧有类圆形松根木。质硬,折断面较粗糙。
性味归经
甘、淡,平。归脾、心、肾经。